内容摘要
“新中国美术图史(1949-1966)”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岁月,伴随着许多红色文学经典,其中艺术品是其中之一。无论是具有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画,还是不到一百年前引进的西方画,都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导下,充分发挥文艺服务社会的作用。这是一个充满革命激情的时代,也是一个可以创作名著的时代——一幅传遍中国的画,一幅代表时代的画,一幅世界闻名的画。至于这本书,还应该指出,建筑应该包括在艺术史上。在今年的时间里,最重要的就是首都的十座建筑。然而,考虑到建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,与以绘画和雕塑为主要内容的“艺术”还有一定的距离,本书中没有专门论述。此外,就工艺美术而言,仅限于当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,没有多少发展和成就。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,仅用一些传统技法来表达与绘画和雕塑相似的内容,没有反映太多的工艺美术特征,因此没有专门的论述。
新中国美术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延伸出自己的发展轨迹。从1949年到1966年,它是新中国美术发展的第一阶段。它继承延安传统,开创了“文革”美术。这一时期,在改造旧美术的基础上,通过各种政治运动,建立了美术服务工作者队伍,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。在这一时期,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,在普及的基础上,得到了提高,创作了一些在新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,同时也创造了一系列影响后代的创作方法。遵循这些基本判断和思想,本书从延安传统开始,以“三结合”原则结束。通过近600幅图片和大量的背景注释,展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史。